close

嗑書天

【菲菲手札】

昨天還是燦爛大太陽,今天卻一整個陰霾!嗑書天…

稍事整理前次閱讀時的筆記;《Schiele》(席勒)進度來到第二章,〈I Went by Way of Klimt〉(我走克林姆的道),接著開讀第三章,〈The Figure as Signifier〉(作為象徵的人物畫像)。

席勒十六歲進入學院教育,創作平淡無奇,直到遇見克林姆,對他的「平面線性風格」大為折服;至死都以克林姆為典範。兩位亦師亦友的大師都很專精線條營造;作者分析差異:克林姆畫作中,線條仍是用來界定物件與形體,但席勒的線條則是獨立運作的演繹工具,極具情緒與表達特質,與克林姆的裝飾性大異其趣。(P.25)章節結尾,席勒在寫給畫廊主人的信件中說:「三月之前,我還在走克林姆的道。今天,我相信,我是他的強勁對手…」(P.30)二十歲的席勒已然走出自己的藝術之路。

前些日子,哲學課講「藝術」,同學刻意找我當天去探班,順便談自己的美學觀點;當提及「大數」與「媚俗」時,我說:「我始終相信,只要真心真意,作品自然閃閃動人!」宇迪老師立馬筆記,說是當天的…金句!我慨歎,人在江湖,被社會大數制約,媚俗稀鬆平常,想「真心真意」談何容易!

《藝術的故事》來到最終章,作者說:世上何其多「天賜」的男女藝術家,能將色彩形狀擺放「得當」;但最稀罕的是「擁有真誠個性的人」;因為這種人會為了誠懇的工作,隨時準備放棄一切唾手可得的效能與膚淺的成果。(P.597

我不是天賜的藝術工作者,充其量只是賞玩;儘管如此,也經常不自覺地在「真誠」與「迎合」間掙扎!

書與書之間,擺上…曾淑勤;聽她淡漠又深情的嗓音。我是專注的閱讀者,很燒腦;音樂是為舒緩讀書張力,喝咖啡的Happy Hour

【日誌】

很滿意現在的生活,即使經常怨恨貧窮!嗯…也許不是貧窮,是…缺少浪漫吧?!花點不大不小的錢買點對自己來說很有感覺的東西,有其必要;例如:Tabasco。蛤?!這辣椒醬有啥浪漫可言啊?!不曉得耶;在牛排館裏跟WaiterTabasco時,就很有浪漫的感覺耶。哈。不過,很好笑的是,老家這裏的超市都沒賣,還得去台北買。

達成率:114%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ifi 的頭像
    fifi

    菲姬場子

    fi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